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产品 >
【新要闻】文明校园 | 以爱助力特校学生“圆考升学梦” 2023-05-24 09:41:00  来源:湛江云媒

特殊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像常人一样融入社会。

而大学教育,能让这些孩子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和普通孩子一样,特校的孩子要进入大学,也必须经过高考的洗礼。那么,这些孩子日常是怎么学习的?特教的老师们是如何开展教学的?

近日,记者走进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了解这群学生学习的故事。


【资料图】

入学就进入备考状态

5月的湛江早已热浪滚滚,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里,绿树茵茵,夏蝉争鸣。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一高二的教室里,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学生们却都在认真“备考”。是的,同普校学生不同,早在高中入学之初,特校的学生已经开始了高考的“备考”学习。

老师牵着视障学生的手一点一点地去摸索学习新盲文。

老师牵着视障学生的手一点一点地去摸索学习新盲文。

“特校的孩子因为身体缺陷,或许听不到,或许看不到,这让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比普通孩子弱。”市特校副校长梁捷告诉记者,普通孩子一年学会的内容,特校的孩子可能需要三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因此高中部的学生从一入学,就已经进入了“备考”状态。

学校启明部的教室里,每一张书桌上,都摆放着一台电脑,桌上还摆放着一沓沓盲文书籍、试题。学生们用手摸着盲文书籍,在电脑辅助板上“解答”试题。

在学校启聪部高一年级的教室里, 10多个学生正埋头苦读,他们的书桌上都堆放着厚厚的书籍、习题和试卷。现场,没有琅琅读书声,听不到请教问题的渴望语气,但是,同学们专注于课本的眼神、请教问题时飞快地手语动作,都传递出他们对高考的态度、对未来的期待。

与普通高考不同,残疾学生高考实行单考单招,一般每年3月启动。学生可以报考多个院校,但需到报考学校参加高考。远行,对特校的考生而言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艰难险阻从未让他们退缩,每年3月起,在老师的带领下,特校高三的学生就会奔赴广州、河南、北京、长春等地,只要有考试的机会,他们都紧紧地把握。

“老师,我考上长春大学啦,是本科!”5月初,当收到长春大学打来的录取电话时,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高三(1)班的视障学生苏小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林老师分享了这份喜悦。

10岁那年因病苏小生眼睛几近失明,不得不中断求学路休学在家。来到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基础较差,苏小生在学习中频频受挫。为了帮助他实现上大学的梦想,老师们为他制定了专门的辅导计划,从初中知识开始补习,每天给他加餐补课。他也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个可以利用的时间,都能在教室看到他学习的身影。今年4月,在长春大学面对视障学生的单招考试中,苏小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校的按摩理疗专业。

与苏小生相比,同班同学李木的高考之路有些坎坷。他已经参加过多所高校的单招考试,但在考场上发挥得并不理想,目前还未收到录取通知书。5月19日,在老师的陪伴下,他再次前往广州参加考试。

据了解,目前国内高校针对听障、视障学生的招生考试都是单招单考,每年3月到5月都是各个学校的招生季。目前已有部分学生获得了高校录取消息,还没有收到录取消息的学生,依旧准备着其他学校的考试。

殚精竭虑帮助学生备考

记者了解到,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从2006年开始开办高中,自2009年至2022年,学校毕业生共404人(含30名启智学生),考上大学的学生总共有129名,其中本科院校14名,大专院校115名,就业人数共241名。

傲人成绩背后,是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见到孙丽娴老师时,她正在给高一的学生上语文课,教室里很安静,遇到学生们不会的,她通过手语耐心指导,一遍,两遍……十遍,不厌其烦。2011年,在普校工作了十多年的孙老师调入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孙丽娴老师在给高一的学生上语文课。

老师正在耐心地教学生们画画。

作为中学高级语文老师,初到特校时她却有点“有力使不出”。不会手语的她,为了能与孩子们顺畅地沟通交流,通过查阅手语书籍、浏览手语视频、向学生和老师们学习等方式快速熟悉手语。

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残疾但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孙老师针对学生们的心理需要、个性差异等特点,在学生成长中以母爱、友爱、师爱进行教学,有效地做好残障学生的教育工作。

“普通学校一个课时的内容,在这里往往要花上至少两课时的时间,稍有难度的内容至少要多花四五倍的时间。”孙老师表示,面对特殊的学生,她只能放慢自己的脚步,不厌其烦地用手语讲解一个又一个知识点。遇到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某个环节掌握得不到位,她就会利用自习时间单独帮该学生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过去三年,受疫情的影响,学生只能通过网上考试的形式参加高考。由于考试基本安排在周末进行,学校的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陪着学生完成考试。回忆起过去没有周末的“考试季”,孙丽娴老师却很坦然,“过去两年,3到5月期间的周末我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虽然是连轴转,但没有一个老师喊累。”

相比普校教师,特殊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孩子们,他们往往需要牺牲更多个人的休息时间,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来陪伴学生,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教育、智力启发和康复训练。他们做的或许是教师中最难的工作,但走进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你会发现,每名教师脸上都挂着微笑,有着发自内心的温柔。

孩子们小小年纪离开父母,独自在校生活。作为老师,陈晓玲要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班里的小勇生病了,陈老师给他做鸡蛋面,孩子吃完说:“老师像妈妈!”孩子们毕业了,陈老师联系单位;孩子们该办终身大事了,陈老师跟着他们的父母去说亲做媒。小刘和爱人产生了矛盾,陈老师三番五次地跟进调解。孩子们毕业了也没有忘了陈晓玲这位老师妈妈。

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30多年的陈晓玲老师,除了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技能外,还常找孩子们谈心,帮他们增强自信心。“孩子们只是看不到或者听不到,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力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生命开出最美的花。”

特色课程孕育梦想、放飞希望

如果不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许多人都不能体会“特殊”二字到底有多少内涵,更无法想象,因为“特殊”,学校教学、学生、教师需要克服怎样的困难。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中职班的全体教职人员一直坚持“尽全力帮助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学生进入中职班之初,学校就会对学生进行摸底,是否参加高考?打算考本科学校还是专科学校?如果不参加高考,毕业后有何打算?这样让学生初步有个奋斗的目标。

老师给视障学生上按摩理疗专业课。

体育老师正带领学生们做热身运动。

为让学生都得到更好地成长,学校实施“课程订制化”教育,通过“分层教学、个别教育、因材施教”的方法,开设集体课、走班小组课、个别化指导课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开学后,学校会根据学生填报的表格进行分班。听障学生分为两个班,一个是高考班(计算机应用和工艺美术专业),一个是职教班(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和中餐烹饪专业)。高考班注重文化课教学,为高考作准备。职教班的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又有木刻、文创作品、版刻、陶艺、玻璃镶嵌等工艺品制作,学生学习技术,为就业作准备。

学校视障中职班大约有10到12人。一般会有2-3个学生选择考本科学校,5-6个学生选择考专科学校,2-3个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志愿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提出更改申请。

学校把视障学生这一个班又分为两个组。考本科的学生为一组,开设语、数、英、生、化等课程。考专科和要就业的学生为一组,开设按摩专业的理论和手法实操课程。即使只有一个学生要考本科学校,学校也会为这个学生配齐老师,尽全力帮助他实现梦想。

在2015和2017年,学校都是只有一个视障学生要求参加高考,但一样配齐老师,分别帮助这两位学生考上了长春大学。近三年学校共有25名视障学生毕业,其中有3名学生考上长春大学,2名学生考上滨州医学院,15名学生考上大专学校。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光彩,是特殊教育最特殊的地方。”从理解能力弱、表达困难,到参加普通高考,融入社会,共享人生。这是特校考生的进步,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进步。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关爱下,特校孩子在梦想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不仅战胜了自己,还必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回眸间硕果累累,展望中无限期待。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怀着对残障孩子的仁爱之心、对特教事业的执着精神,办好特殊教育,让每个特殊的孩子在这里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让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