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产品 >
揭开惠州4家代表性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新型研发机构的神秘面纱 2023-08-04 08:25:30  来源:今日惠州网

原标题


【资料图】

4家代表性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新型研发机构聚力创新研发

赋能惠州做强“2+1”现代产业集群

惠州众多科技创新平台机构中,省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备受关注。省重点实验室是衔接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推广和产业化,依托企业或高校建设的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则是运行机制市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独立研发创新平台,它们均能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惠州坚持引进和培育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并以“一事一议”方式继续引进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截至目前,惠州有省重点实验室7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6家。

日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科创行”主题采访调研活动走进惠州学院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惠州中科先进制造有限公司、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等4家具有代表性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新型研发机构,探访了解它们在服务全市“2+1”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惠州学院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我市目前唯一材料领域省重点实验室

惠州学院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9月依托该学院建设,是目前惠州市唯一的材料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区域材料科技研究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42人,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19人,具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41人。经过3年多建设,实验室基本建成高通量材料计算、先进电子陶瓷和新能源材料制备合成、表征和测试平台。

“我们实验室成立3年多,比较年轻,但各项工作推进很快,目前已经承接不少企业的科研委托项目。”惠州学院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龚伟平教授介绍,目前实验室是惠州市唯一的材料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区域材料科技研究与创新的重要基地。

“从规划建设开始,我们的发展方向、定位就很精准,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惠州打造以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为核心的‘2+1’现代产业集群贡献科研力量。”龚伟平说,近年来,实验室聚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器件与智能控制技术等3个研究方向,着力提升资源整合、优势集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能力,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为惠州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科研团队在惠州学院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做实验。

截至目前,惠州学院广东省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已协助企业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各6项,为惠企带来4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

龚伟平举例说,在石化能源新材料领域,惠州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实验室取得的“水性氟硅脂产业化及其在环保型低能表面能涂料中的应用”这一成果,就主要解决了“水性氟硅树脂国产化”这一长期困扰涂料行业的卡脖子难题。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建筑内外墙涂料、沿海路桥涂料、水下设施防护涂料领域应用,实现销售收入9.77亿元,利润1.56亿元。

据统计,实验室成立以来,已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48项;签订企业委托科技合作项目28项;发表SCI论文136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9项,授权26项,对外技术转让共6项。

●惠州中科先进制造有限公司

帮助应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上亿元

惠州中科先进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先进”)成立于2015年8月,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成立的高科技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在资质认定方面,中科先进已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12项重要资质。

惠州中科先进制造有限公司与惠州市升华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自动贴合设备。

中科先进总经理郑碎武告诉记者,中科先进成立以来,依托中国科学院资源,立足惠州产业发展实际,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管理等相关工作,为惠州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赋能献智。

其中,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科先进与地方企业已开展数十项产学研合作,累计为数十家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帮助应用企业提高生产效率3~8倍,实现经济效益增长上亿元,替换人工1000余人次。

郑碎武介绍说,中科先进现有全职员工32人,其中研发人员25人,占比78.13%。通过政策引才、项目引才和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中科先进已引入7名博士研究生,以全职/挂职方式为中科先进提供智力支持。

数据显示,中科先进成立以来,其博士团队共自主立项50余项科研项目,现已完成全部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000余万元,同时完成所有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此外,中科先进在省科学技术厅、市科学技术局和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均有科技研发项目立项。比如“工业机器人柔性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为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科先进作为主要参与单位与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合作,项目经费达850万元,并已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还有“基于深度学习的PCB线路板缺陷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中科先进作为唯一技术支撑单位与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关,项目总经费377万元。郑碎武介绍,此项目是为了开发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的PCB线路板AI质检系统,解决目前PCB行业检测精度低、效率低、成本高等难点问题。

据悉,中科先进博士团队的研发成果已在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截至目前,中科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累计超过5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弹簧测量技术、柔性线路板Mark点视觉检测系统等20余项。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

深耕基础设施安全运维做专业“工程医生”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于2016年8月在惠州注册成立,2018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惠州市人民政府引进院士团队共建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参与和承担十多项省部级、市级科技项目和企业研发项目,获得数十项专利和多项省科技进步奖。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研究院主要围绕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重大需求,开展基础设施工程灾变机理、检测监测、非开挖修复与应急抢险新技术的研究。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成立7年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我们研究院主要从事水利、交通与市政等工程基础设施无损检测,非开挖修复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技术人员培训,基础工程设施检测、诊断、修复、抢险综合服务等业务。”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成超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运维领域,研究院既提供相关的专业技术咨询建议,还要扮演“医生”角色,为各类工程开展设施检测、诊断、修复、抢险等业务。

郭成超说,目前,我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养护修复任务日益繁重。一方面,传统开挖维修施工方法存在影响交通通行、浪费资源等问题;另一方面,大量在役工程老化失修,工程安全隐患凸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上述问题,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聚焦基础设施“疑难急险”病害检测诊断与修复治理,重点开展非开挖技术研究。“这是我们主要的技术研发方向。”

前文提到,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还要扮演“工程医生”角色,因此专业的“工程医院”应运而生。

为助力打造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围绕惠州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布局,研究院结合当前业务领域和功能定位,聚焦工程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重大需求,重点开展工程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非开挖修复材料、技术及配套装备研发等工作,旨在打造以惠州为中心,辐射我国南方区域,服务大湾区的基础工程设施体检、诊断、修复、抢险综合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和培育相关材料和装备制作的产业化。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聚焦化石能源与新材料开展科技攻关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以下简称“惠州绿能院”),是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

惠州绿能院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优势力量,立足惠州,聚焦石化能源与新材料方面的重大科技难题,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重大技术攻关及工程化研究,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及企业孵化。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实验室。 图片由惠州绿能院提供

惠州绿能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建设方面,该院创新岗位管理和用人制度,以项目引人才,制定“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带起一支科研团队,产出一批高新技术,支撑一批一流企业”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大高端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进力度。

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进科技力量、服务科技人才,惠州绿能院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有多位留在大亚湾工作。

据介绍,惠州绿能院成立以来,坚持边建设、边科研、边服务的科技发展理念,重点部署了石化低碳过程、超限制造、新能源及储能、化工AI新过程等科研方向,为惠州市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惠州绿能院还通过主办、承办、协办各类会议,为科研院所、高校及惠州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和对接的平台,目前已累计邀请100余位专家学者和惠州企业代表300余人,发布对接科研成果160余项。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惠州绿能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院科研办公场地仅能开展实验室研究,不具备开展新技术工程放大试验的条件。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希望在各方支持下,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和新材料工程化基地,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绿色能源和新材料研发平台,实现基础研究、工程放大、科研成果转化到收益反哺的全链条创新,为推动我国石化能源及新材料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